聯(lián)系人:林經(jīng)理
18358429361
注塑制品出現(xiàn)氣泡(氣孔)的分類及針對性解決策略
發(fā)布日期:2025.09.08 類別:常見問題
氣泡是制品內(nèi)部或表面的中空缺陷,按成因可分為 “氣體氣泡” 和 “真空氣泡”,兩者解決思路截然不同,需先明確類型再針對性處理:
? 氣體氣泡(因氣體卷入導致):表現(xiàn)為氣泡內(nèi)有氣體(刺破后會漏氣),多因熔體填充時卷入空氣、原料含揮發(fā)物或模具排氣不良。
? 卷入空氣:注射速度過快,熔體在型腔中 “湍流”,卷入空氣;澆口位置不當,熔體沖擊型腔壁形成渦流。解決:降低注射速度(尤其填充初期),采用 “分段注射”(先慢后快);優(yōu)化澆口位置,避免熔體直接沖擊型腔壁。
? 原料揮發(fā)物:原料中含有水分(如未干燥的 PA)、助劑(如潤滑劑過量),高溫下?lián)]發(fā)產(chǎn)生氣體。解決:加強原料干燥(如 PA 干燥至含水率≤0.05%);控制助劑添加比例(潤滑劑不超過 1%)。
? 模具排氣不良:型腔深處、熔接痕位置排氣槽堵塞,氣體無法排出。解決:清理或增設(shè)排氣槽(深度 0.02-0.04mm),在型芯、鑲件底部增加 “排氣針”。
? 真空氣泡(因收縮不均導致):氣泡多位于制品厚壁中心(刺破后無氣體,呈真空狀態(tài)),因厚壁處熔體冷卻收縮時,周圍材料無法補充,形成 “真空腔”。
? 核心誘因:保壓壓力不足、保壓時間過短,或熔體溫度過低導致流動性差,無法填充至厚壁中心。
? 解決策略:提高保壓壓力(至注射壓力的 70%-80%),延長保壓時間(直至厚壁處完全凝固);適當提高料筒溫度(如 PP 從 200℃提至 210℃),改善熔體流動性;優(yōu)化制品設(shè)計,減少壁厚差(如將 10mm 厚壁減至 8mm,通過加強筋提升強度)。
此外,螺桿回料速度過快也可能卷入空氣,需降低回料速度(保持平穩(wěn)),并檢查止逆環(huán)是否磨損(磨損會導致熔體回流,卷入氣體)。
產(chǎn)品分類
聯(lián)系我們
微信掃一掃